李琰帶著樂離出京城這段路艱難險阻重重,凌晨時分,樂離裹在被子里,坐在馬車上。
李琰一晚上未入睡,樂離醒來的時候,看到李琰和晉王還有十一皇子在一起議事。李琰和晉王府兵不足以成事,不過李琰手中有部分兵權,如今太子逼宮,這十萬將士都愿意跟著李琰。
至于李瑜,李琰明白,這個時候李瑜在外,成不了大事。李瑜最在意他的母妃及母妃一族,皇貴妃落在李瑾的手中,皇后又憎恨皇貴妃,只怕李瑜心急如焚之下很快就妥協(xié)李瑾了。
李琰等人往北走去,越往北走,距離鎖妖塔越近,樂離越能感覺到北方妖氣濃重。
就如那只貍貓所說,不少被關在里面的妖怪耗盡一身妖力來了凡間,如果凡間沒有捉妖師,沒有天上那群神仙的庇護,只怕早就被妖界給弄得天翻地覆。
樂離這段時間有些嗜睡,修煉的時間幾乎沒有,因為李琰在趕路,在和他的手下逐步匯合,樂離壓根無法逃離這些人的視線,他如果想要離開李琰身邊,簡直輕而易舉,但樂離并沒有這么做,他總感覺和李琰或者李瑾、李瑜之間,還有什么話沒有講清楚。
距離京城千里的時候,樂離想他今后再也見不到李瑾了,今后可能見到重霄,但再也見不到李瑾或者李瑜。
北邊天氣嚴寒,又是一年冬,樂離被裹在了厚厚的披風中,他身形偏瘦,這樣被裹著,倒有幾分可憐的意味。
第一場雪飄落的時候,樂離和李琰等人到了北疆的東泉城,城門大開,晚上的時候,一行人終于不用駐扎在營帳中,樂離也終于可以睡在了床上。
東泉城距離樂離要去的鎖妖塔并不遠,夜晚,李琰收到了一封信,信是他的母妃淑妃寫來的。淑妃情真意切的寫了一封懷念李琰的書信,但李琰鐵石心腸,對淑妃沒有過溫情,唯一一次看到淑妃讓步也是現(xiàn)在,他看完后也就忘了信的內(nèi)容。
第二封信是李瑾的。
李瑾現(xiàn)在不再是太子,他已經(jīng)登上了皇位,成了皇帝。李瑾在信中說皇貴妃被李瑜的人救走,不知道李瑜用了什么辦法,居然能將皇貴妃憑空帶走,他又給了李琰允諾,他愿意用淑妃來交換樂離,看李琰有沒有這個孝心。
李琰將淑妃給換來也沒有任何用處。
但倘若他不換,不孝的名聲就落在了李琰的頭上。
百善孝為先,凌朝上上下下都極為重視孝道,倘若手下認為李琰為了一個美人而不肯救出生養(yǎng)自己的母親,軍心一定渙散。
李琰與淑妃的情分淡如水,甚至彼此厭惡,可這次卻不是考量情分的時候,而是李琰選擇美人,還是選擇可以爭奪的江山。
李琰殺了送信的使者。
樂離趁著李琰不在時溜進去將這兩封信給看了看。
現(xiàn)在的樂離已經(jīng)不像一年前那樣什么都不知曉,他也明白其中的交換意味著什么。
但李琰還是殺了來使,絲毫沒有給李瑾面子。
李瑾毫不手軟,之后將六皇子李瓊早已經(jīng)腐爛的尸首送給了李琰,并公然表示,倘若李琰不交出樂離,下一個尸首就是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