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人似乎姓于,于是有過去打招呼的,便喊他于副將。
只是這位于副將實在不愛理人,除了白日里跟馮溪薛對戰(zhàn)時話多了那么一些,等到回營時幾乎是沉默寡言的,直到拓跋炎撩開簾子進帳來,他的目光隨眾人一到看校門口。
他倒是跟其他人如出一轍站起來行禮,不過拓跋炎坐下第一個便問他,“此戰(zhàn)如何?”
這可是不小的禮遇,足見拓跋炎對他的重視,那些心懷嫉妒的人更加窩火,甚至當(dāng)著拓跋炎的面就重重的哼了一聲,明擺著的不給面子。
拓跋炎不置一詞,等著他自己去處理,于副將也置若罔聞,只簡短回答了拓跋炎的話,“尚可,陽春關(guān)兵力不足,但韌勁尤其強,領(lǐng)兵之人我有些熟悉,不算好應(yīng)付?!?br/>
“如今他們將近五百人都握在我們手中,算是談判的籌碼。若是想讓他們開城,隨時可以用這些人當(dāng)肉盾?!?br/>
這話一出四下鴉雀無聲,都沒想到他竟然還能做得更不恥,這兩國交戰(zhàn)不斬來使本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對百姓更是能避則避,畢竟他們要的也不是一座空落落的死城。
而如今這人卻打破了慣例和底線,要對陽春關(guān)的百姓出手,哪怕是敵國的百姓,也讓他們覺得心中一寒。
跟這樣的人為伍怎么能安心,搞不好夜里他就起來拿把刀捅了誰也說不準(zhǔn)。
其他將領(lǐng)你看他的眼神都是冷的,有的人冷漠,有的人厭惡,更多的是看不慣,眼中含著滿腔的怒火,恨不得他一說完就上奏要把他拉去治罪。
但無論有多少種聲音,最終都還得看拓跋炎如何決斷,既然于副將是他帶來的,那肯定有他的道理。
眾將士都期期艾艾的望著上頭,希望能給一個說法。
前頭話剛說完,后面就有其他將軍站出來,對拓跋炎拱手道,“皇上萬萬不可聽信此人讒言。打仗雖不需光明磊落,可也不能如此下作,傳出去我們成了什么了,勝之不武比山賊還不如。若是惹的怨聲載道,咱們這不算師出有名了?!?br/>
但這話又說回來,當(dāng)初是為了什么而進攻,竟也沒有人說得出個所以然來,似乎完全是憑著拓跋炎突如其來的命令便點了兵開打。
于是如今說師出有名便顯得有幾分可笑,話一出口那將軍回想了一番也是臉憋得通紅,但也得繼續(xù)說下去,他還不退走,接著道,“陛下,此人雖用兵奇詭,但實在有傷天和,萬萬不可按他說的來,咱們有的是本事能光明正大打贏大周,為何要做如此小人行徑?”
“是啊”,“的確如此”,“就是這個理”,旁邊不少將領(lǐng)都發(fā)出贊同的聲音,他們有一身引以為傲的本事,實在不愿意以陰損的計謀得勝,更何況還是傷害無辜之人,哪怕裘國不以孝治國,也無法違背自己的良心。
但上面沉默良久也讓他們心里沒底,甚至慢慢開始慌亂起來,難不成今日這一唱一和的就是為了給這什么于副將鋪路,好讓他堂堂正正的立足于武將中間。
就算拓跋炎這么想,他們也做不到真心對待這樣的人,共事也怕是勉強。
拓跋炎遲遲開口道,“于副將所言深合我意。若戰(zhàn)事僵持不下,便按他說的做,不得有違?!?br/>
他說完也不管群情激憤便起身往外走,這不過是小打小鬧,還犯不著他親自督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