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攤老板的話一出口,頓時就引來了周圍桌食客的附和,連聲道:“就是就是!”
“沒有明大人,就沒有如今的涇州!”
同桌的藍衫男子,放下手中的勺子,朗聲道:“前些年遭災(zāi)的時候,明大人可沒少頂著壓力,給咱們涇州平民百姓放糧!”
“若非明大人,我怕是早已餓死了....”
提及“遭災(zāi)”與“放糧”之時,藍杉男子的字里行間,都是感激之情。
那可是涇州幾十年難遇的大旱呀!
地里的莊稼,幾乎是顆粒無收....
百姓處于瀕死的邊緣,快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
可朝廷卻是視而不見....
還是明刺史力排眾議,頂著那巨大的壓力,開倉放糧,救活了涇州百姓!
他們的命是賤,卻一直念著恩。
別桌的白袍中年人,接過話茬,補充道:“明大人治下,更沒有別州的苛捐雜稅!”
“每年每家每戶,都能有不少的剩余.....”
據(jù)白袍中年人所知,旁邊的州貪官污吏,常常巧立名目,盤剝百姓。
誓要壓榨干老白杏的最后一滴油水。
而反觀他們的明刺史,明大人,卻是清正廉潔,兩袖清風(fēng),愛民如子,大公無私,高風(fēng)亮節(jié),克己奉公....
誰能不愛戴這樣的父母官呢?
“明大人年年春耕之時,還會親自帶著官吏下田耕種!”
......
周圍的食客商販,越說越起勁,你一言我一語,興致昂揚闡述著他們刺史大人的“政績”。
明少遐在涇州的口碑,還真不錯呢........陳宴眨了眨眼,在心頭評價一句,抿唇輕笑,開口道:“在下聽聞明大人剿匪不利,令那驚鴻會坐大,危害鄉(xiāng)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