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娘,這是許先生,是我的救命恩人,今天在山里要不是許先生出手相救,我就回不來了。
你趕緊多弄兩個(gè)好菜,把那壇苞谷酒也拿出來,招待許先生?!?br/>
名喚繡娘的女子掩蓋下心里的不安,笑了笑,走上前幫朱老三卸下身后的背簍。
然后轉(zhuǎn)身對許知行盈盈下拜道:
“拜謝恩公大恩大德?!?br/>
許知行連忙虛扶道:
“大嫂萬莫多禮。”
三人說話間,一個(gè)八九歲的男孩從屋子里跑了出來,還沒看到人便張口喊道:
“爹爹,爹爹,你終于回來了...”
女子見孩子出來,連忙道:
“濤兒,快來,給恩公磕頭?!?br/>
朱老三跑上前,拉著孩子的手到許知行面前,讓男孩給許知行磕頭。
許知行趕緊攔著,說心意已知,俗禮就不必了。
一家人這才罷休。
隨后朱老三拉著許知行便往堂屋里走去,一邊吩咐道:
“繡娘,快沏茶?!?br/>
.....
朱老三的家境跟尋常百姓家沒什么兩樣,或許是因?yàn)橛袀€(gè)好妻子,相對來說還是要富余一些。
最起碼在除夕這一天,能燉上一只老母雞,煮上幾大塊肥肉。
那壇年初就釀好了,存放了一年的苞谷酒,確實(shí)是難得的佳釀。
在尋常百姓家里,能喝到這種品質(zhì)的酒,讓許知行頗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