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后。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終究不肯讓步,拒絕將領(lǐng)土割讓給意大利。
甚至在漢斯最后一次前去拜見時,他還拒絕接見,理由是某人讓他心煩,和俾斯麥沒什么兩樣。
多虧了他這般固執(zhí),夾在中間的可憐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只能備受煎熬,徒增心事。
“雖本就沒抱多大希望,但還是讓人惱火。”
說到底,他并沒有阻止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的合并,對奧匈帝國也沒有提出過什么苛刻的要求,不是嗎?
他只是希望能平穩(wěn)且迅速地解決波斯尼亞危機,作為三國同盟的領(lǐng)袖,為了防止同盟分裂,才要求奧匈對其他盟國作出些許讓步罷了。
可無論漢斯說什么,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始終無動于衷,固執(zhí)己見。
“我也無話可說,叔叔他到底為什么這么固執(zhí)呢?”
“大公殿下,這并非你的過錯,別太放在心上。”
“就算只是客套話,我也感激不盡。倒是讓男爵你見笑了,目睹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丑態(tài),實在抱歉?!?br/>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再次代替弗朗茨·約瑟夫向漢斯致歉,送他踏上返回柏林的路程。
越是與他接觸,越讓人感到惋惜。
作為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侄子,原本并無繼承皇位之意,卻因堂兄、皇太子魯?shù)婪蜃员M,不得不背負起皇位繼承人的沉重命運,歷經(jīng)無盡磨難。
“果然,還是要讓弗朗茨·約瑟夫早些離世,由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繼位,奧匈帝國的命運或許才會改寫吧。”
與固執(zhí)的叔父不同,弗朗茨·斐迪南愿意犧牲奧地利既得利益,努力化解帝國內(nèi)部的矛盾,以求和平解決沖突。然而,他的這些努力最終被血腥與暴力無情地踐踏。
更令人心酸的是,他的子女不僅因父母的“貴賤通婚”而無法在哈布斯堡皇室中獲得應(yīng)有的待遇,甚至連基本生活費都成了問題。直到大公的繼母、哈布斯堡家族中地位最尊貴的瑪麗亞·特蕾莎女大公出面,他們才勉強領(lǐng)取到一筆微薄的養(yǎng)老金。
命運對大公及其家人的捉弄,未免太過殘酷。
除了惋惜,仍是惋惜。
......
回到柏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