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海外計劃
兩天后,新組成的艦隊完成編組后,從天津港緩緩離開,鄧世昌站在他指揮的那艘不足40米的炮艇上,身邊一條德國犬靜靜的伏在腳邊,他遠眺不遠處那艘龐大、厚重的501艦,這個秦烈風還真是大清官場里的一個另類啊,也只有這種奇人或許才能帶給自己想象中的強國海軍之夢……
一路上,他注意到501艦上的官兵一直在進行著各種例行的訓練,而緊隨的“澄慶”號兵船上,士兵們的訓練也是熱火朝天。相比南洋水師的勤勉,鄧世昌也有些自嘆不如,“鎮(zhèn)南”炮艦上的練習也是日日進行的,不過由于軍費問題,這火炮的實彈射擊,幾乎是難以開展的,這每一炮可都是大筆的銀子啊。
而501艦上,在7天的航行中,他們親眼看到進行了至少三次的實彈射擊,而且是6們重炮的齊射。從那幾乎整齊如一、一瞬間的轟鳴聲中,鄧世昌非常敏銳的領悟到一些東西,對于南洋水師這完全超乎自己理解的訓練,讓他對締造這支原本二流艦隊輝煌的秦鎧又多了幾分好奇心。
秦鎧一路上則執(zhí)筆開始了他為丁汝昌量身定制的教科書《鐵甲艦戰(zhàn)爭錄》的編著,內容包括三塊,第一塊是海戰(zhàn)理論,包括第一強國英吉利的戰(zhàn)略理論、法國的綠水學派、馬漢的海權論、德國的戰(zhàn)術理論。
第二塊是鐵甲艦艦隊戰(zhàn)爭史,包括歐洲戰(zhàn)爭史、利薩海戰(zhàn)、智利太平洋戰(zhàn)爭,而第三塊則是一直未在中國北洋海軍中實現的海軍陸戰(zhàn)隊在戰(zhàn)爭中的利用,也許這能成為扇動蝴蝶效應的一個小小的誘因。
當到達福州馬尾港口的時候,這本小冊子被送往的印刷廠進行印制,幾天后幾本帶著油墨香的《鐵甲艦戰(zhàn)爭史》被送到了鄧世昌、劉步蟾手上,這兩位北洋的頂尖人物用驚訝的眼光看了一番秦鎧后,非常鄭重的表示,一定把其中一冊書轉給丁軍門。
隨后,由一艘北洋水師戰(zhàn)艦、一艘南洋水師戰(zhàn)艦組成的巡視小隊開始了例行的福建、廣東海岸線巡視。而來自越南的最新消息已經傳來,周瑞東在接收到第二批武器后,按照秦鎧的布置踏上了前往北越腹地的長途拉練。
而薛超從廣智傳來了最新與法軍的交戰(zhàn)情況,在順化城外三十里地的山區(qū),薛超率領兩營的華人營和一千人的越南近衛(wèi)親軍完成了一次非常漂亮的誘殲法軍的小型戰(zhàn)役,一直兩百人的法國先遣隊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踏入了預算的埋伏圈。
在狂風暴雨般的突擊后,打死了七十余人,生俘了其他法國人,現在最讓薛超困惑的是,由于海路上法國快速巡洋艦到處驅逐中國商船,甚至開炮打傷了一艘馬尾海運公司的貨船,這讓從廣智傳遞消息回馬尾難度增高了不少。
秦鎧回到馬尾船政后,負責仿制501型鐵甲艦的王睿杰來匯報仿制中碰到的問題,現在問題集中在船用鋼材的構件上,鋪好的巨大龍骨,卻沒法和制造的鋼甲進行無縫的鋪設,這次剛從德國聘請來的船舶工程師看了之后,認為是鋼板制作工藝不過關。
鐵甲艦鋼板厚達200-300,完全無法進行隨意扭曲,若是稍有誤差就造成無法完全耦合,對于這些純技術的玩意,秦鎧就算有光腦也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他琢磨了一下,他把煉鋼廠的王飛、錢永平都叫來,又把造船廠現在的主管王睿杰、廖德昌、胡長途幾個也找來現場商議鐵甲艦的事情。
煉鋼廠現在忙活著新的高爐和增加產量,這鋼甲的生產方面,即便是掌握了加工技術,還是需要太多的人工干預,而最重要的是鋼鐵產業(yè)工人的不足,導致這產量一直上不去,而且最重要的是產品的工藝方面,300的鋼甲,那絕對是一個大鐵砣,就是徐國方那里生產的最先進的千噸水壓機加工起來也很困難。
之前也曾對501艦內部改造時用過,但是當時的鋼甲幾乎每塊都是量身定制的,加上是艦體內的改裝,相對容易。而現在用于船外殼的密閉型裝甲的工藝要求顯然是要提高幾個等級。
經過商議,煉鋼廠的兩位主管建議先生產70-150的高碳鋼甲或者復合式鋼甲,這通過改良軋鋼工藝已經可以實現量產,而對于超厚型裝甲的工業(yè)化加工建立攻關小組,同時要求完善鋼甲的切割工藝,使之適合與鐵殼戰(zhàn)艦的需求。
而現在工藝可生產的300代號ct31鎳鋼甲和帶還ct32的哈威式鋼甲則依舊保持現在的產量,這些可以對船上重要部位,如指揮室、彈藥庫、鍋爐房、炮塔位進行加固,內部的加固,現在工藝的鋼甲完全能勝任,唯一的麻煩是產量。
很快,秦鎧又把船廠的高級工、煉鋼廠的高級工都找來,又讓船舶工程師安德魯召集所有來到馬尾船政的德方船舶和鋼鐵方面的工程師。到場的船政方面的技術工有近百人,而德方的工程師也有四十多號,秦鎧公布了船政關于船舶技術攻關的一些項目,提出了高達萬兩白銀的懸賞,不過前提是這些工藝有助于第一艘鐵甲艦的完成,在下水后,這些獎金將一次性發(fā)放。
顯然高額的獎勵費立刻再次激發(fā)了所有人的積極性,一部分德國工程師和中國技術工人一起自發(fā)組成了工藝小組,開始改良馬尾船廠和煉鋼、軋鋼的設備,希望通過設備的改良和加工工藝的提高完成這些宣布的攻關項目。
秦鎧作為一個門外漢,顯然即便他參與也無助于工藝的改進,他琢磨半天,才從光腦中找到了兩本近代關于船舶制造的基礎讀本《船舶制造基礎》、《船舶力學原理》,他仔細研讀了一下目錄,節(jié)選出那些他認為符合這時代技術水準的內容,編撰了一本《馬尾船舶基礎》的讀本。
一個星期后,王睿杰、廖德昌、胡長途三個主管被叫到秦鎧這里,剛剛印刷好的書被鄭重的交給他們三個,秦鎧交代的很清楚,這些書籍的內容僅限于他們直接掌握的攻關小組內使用,每本書都要編號,不得外流。
三個人都是船廠的老手了,拿到書后,立刻被里面提到的各種各樣的理論概念所吸引,結合他們的實際中的經驗,很快就認識到這本書籍的驚人價值,抱著書轉頭就走,他們現在只有一個想法,回去仔細研究,然后把這些知識引入到研發(fā)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