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輝首先開口,“張總此次前來的目的就是和濱大合作建光源實驗室和光學研究所,咱們先聽聽張總的預期”
“各位領導,我先說說我的目的”
“我想要做半導體和光刻機,想必蔡教授已經(jīng)把我的意愿轉達給了各位領導,夏芯搞敗了,原因咱們不說,我想當初被抽調的數(shù)百位專家心里肯定有芥蒂,而我的身份又是商人,一個商人想要做這種關乎到國家命脈的關鍵性領域的東西,幾乎沒人相信我,不瞞領導們,我現(xiàn)在唯一的幫手是當初懷著一腔熱血回國的周學成周教授,其人本身是臺雞電頂級專家,是林大拿技術方面的左膀右臂之一,我和夏為任總達成了共識,夏為的海思并給我,上個月海思的整體搬遷也已經(jīng)完成,這就是目前我的所有底子”
王洪問:“半導體的產(chǎn)業(yè)鏈很長,張總是要全部自己做?”
“有可能的話全部做,這也是我跟濱大接觸的原因,濱大是第一個,將來還有更多的高校,我跟夏芯的方式不同,他們是一鍋煮,而我是把鏈條上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拆開來,等時機成熟再組合到一起”
搞學術的人比較直,王明問:
“咱們講實際點,濱大的光學研究在國內可不占優(yōu),張總能否給我們一個理由,為何不找別的高校而找我們呢”
王洪氣啊,這幫子人真的只能談研究不能談別的,你這么一問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嘛?
張至誠笑道:“錢塘大學和夏中科大走在最前列,這我知道,而且大夏最好的光學研究所就在夏中科大這我也知道”
陳良也不理解了,“張總既然知道為何不找他們?”
“首先夏中科大的那個實驗室是很多年前建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涉及到頂級光源的成果沒多少,更別談應用到光刻機上的,方向不一致”
劉海斌說:“談到方向,張總可知濱海現(xiàn)在在建的一個光源項目,就是夏科院和濱海政府合作建的濱海光源實驗室,而且濱海的各大高校都有出資”
“劉教授說的是張江那個國家重點工程濱海光源實驗室對吧,我了解過,從零四年立項至今,工程進度大概到一半了吧,總投資是12億大洋”
王洪說:“咱們?yōu)I大當初出資1Y”
張至誠說:“工程預計建設完畢的時間大概是09年,我等不及,而且這個項目將來我乃至于濱海的各大高校,濱海政府以及夏科院都控制不了方向,畢竟是國家工程,它能有多少科研人員和資金投入到光刻機光源方面是未知數(shù),不瞞各位領導,廬州有我的一個電池實驗室,僅僅一個鋰電商用化方向,我跟廬州領導談的是一期投入30Y,后面每年投入10Y大洋,持續(xù)時間是10年,為的就是在續(xù)航和安全方面達到國際頂尖水平”
王洪心動了,“夏誠有這個資金投入?”
“有”
王明對電池有了解,物理化學雖說是兩個不同的分支,中間的合作非常多。
“電池這塊咱們國家本身就有底子而且很多方面都是國際一流水平,張總的資金投入加上政府的資源整合能搞出國際領先很有可能,可是在光學領域,我不是打擊張總,如果出不了光刻機應用這塊的成果呢?”
蔡光輝不樂意了,“老王,張總正在謀劃美帝的西盟,棋盤大著呢”
張至誠沒等王明還想說點什么接話道:“事,有所謂,有所不為,如果每個人都因為害怕出不了自己想要的成果就不搞,咱們談什么發(fā)展呢?給夏誠的時間不多,我追求的是極致的效率和確定的方向,濱大只是第一站,也要起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