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異界的氣槍
對于漢軍給這些武器取的那些名字,蘇擇其實并不喜歡。
無論是官方正式定名的“颶風疾電銃”、“暴雨機關銃”,還是官兵們常用的“風神銃”、“狂飆機關銃”。他都不喜歡,因為他覺得這些名字都太裝逼了。
蘇擇設計的武器,其實就是氣槍而已。當然,這種氣槍已經(jīng)和地球的同類完全不同了。
地球的氣槍,是一種依靠壓縮空氣來射小子彈的低功率槍,如果子彈是塑料球,那就是bb槍。
雖然今天看來,氣槍是一種與軍事用途無關的槍只,一般都是玩具或者運動用的,多就只能用來打鳥。
可是初的氣槍,卻完全是用于軍事用途的。早的實物氣槍產(chǎn)生于1580年,這只氣槍現(xiàn)保存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兵器博物館里,它是以壓縮彈簧儲存能量,當彈簧釋放時,彈簧推動活塞壓縮空氣,然后由壓縮空氣推動飛鏢。
到了1600年左右,第一只直接由壓縮空氣為動力的氣槍誕生了。該槍是專為法國亨利四世國王制造的試驗品,從此以后空氣壓縮氣槍主導了大口徑,大威力氣槍的展方向。
經(jīng)過近二年的努力,到了1800年左右,氣槍制造已相當精美完善,準確性可與當時的火藥槍比美。只是由于當時的條件***,要制造一把好的氣槍,其成本往往高于制造一把高質量的火槍。它不僅要求槍匠們具備專門的技術,知識,還要有大把的時間去手工制造復雜的閥門,機關和儲氣瓶。所以只有上流社會才負擔的起。也正因如此,古代氣槍流傳下來的很少,并鮮為人知。
十八世紀后期,所有軍用槍,氣槍是威力大的可步槍,重要的是,它可以連。
氣槍大規(guī)模用于軍事是生1780年的奧地利。裝備奧地利軍隊的氣槍名叫indbuh,德語的意思是“風之槍”,這個名字很有奇幻的味道,看來漢軍士兵把奧術氣槍叫做“風神銃”,倒也是英雄相見略同。
“風之槍”由機械師及制槍匠基然都尼設計,所以有時該槍也叫作“基然都尼氣步槍?;欢寄釟獠綐岄L12米,重45公斤,與當時的火槍大小重量一樣。它的槍托處裝有一球形壓縮空氣儲氣瓶,儲氣瓶可以拆裝,空瓶可以擰下,再換上實瓶。
該槍射13毫米的鉛彈。20粒鉛彈壓一管狀的梭子,可以一次可連續(xù)射。其威力和當今的9毫米手槍幾乎一樣,米之內都有致命的殺傷力,可穿透一寸厚的木板。
當時,該氣槍的功能明顯優(yōu)于火槍。一來是氣槍不受氣候影響,不象火槍潮濕和雨天不能使用。二來是氣槍射擊后沒有象火槍那樣產(chǎn)生煙霧,所以隱蔽性較好。再者氣槍可以連續(xù)射。一位好的射手,半分鐘內可打完一梭子,這是當時的火槍絕對無法比擬的。火槍打完一槍要從槍管前裝藥,填彈費時費力。
當時奧地利氣槍手配備是,每人除氣槍外,帶100粒鉛彈,20粒裝槍上,其余80粒裝四個梭子。每人還帶三個壓縮空氣瓶,一個裝槍上,另兩個帶身上。此外還帶擦槍桿和手動打氣筒等。這樣一支500人的隊伍,可持續(xù)射45萬子彈,并且具有半小時內射30萬的潛能力。這當時來說是不起的“火力”。
因為這種氣槍可以從后面裝彈,所以可以臥倒射擊,又沒有煙霧,噪音也比較小。戰(zhàn)場上搞偷襲很好使。
當年拿破侖就非常痛恨這種東西。當時皇帝帶領法國pk全歐洲的時候,就遇到了這種武器。裝備滑膛火藥槍的法軍,被裝備氣槍的奧地利軍打得狼狽不堪,法國的滑膛槍根本無法與之抗衡。幸虧是這種槍太貴,裝備量少,要不然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當然基然都尼氣槍也有不足之處,其大的缺點就是給氣瓶充氣。據(jù)說一瓶氣可有效射30粒鉛彈,充滿一瓶氣,需用打氣筒打上1500下左右。后來,奧地利軍隊干脆制造了專門運送氣瓶的軍車和輪式氣泵,用車將近千個預先充滿的氣瓶或輪式氣泵拉到離前線不遠的地方,由專門的士兵來回穿梭于射手與充氣站之間,為射手們換氣瓶。
另外,氣瓶的制作當時的條件下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并且氣槍的維護保養(yǎng)也比較困難。所以基然都尼氣槍服役了近35年,就退役了。據(jù)記載,當時一共生產(chǎn)了1500把基然都尼氣槍。大部分被回收并銷毀。
之后的50年里,一直沒有出現(xiàn)過威力超過基然都尼氣槍的軍用槍支。以后的氣槍基本上都是采用基然都尼的設計。當時的年代,及以后的兩個多世紀里,大口徑氣槍主要用于娛樂性的狩獵游戲,歐洲特別是英國的上流社會十分流行。那時的氣槍做工精美,金屬上有刻花,槍桿或氣瓶上鑲有寶石或金飾。當時,很難想象一位身著華麗的英國紳士,手卻沒有一把大口徑的氣槍。
十世紀初,大口徑氣槍傳入美國,雖沒有列裝,但美軍也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