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消息傳遍中京。
司天監(jiān)卜卦,北戎興兵是大兇之兆。
晉太后內心惶惶,急召王公大臣,在太極殿議事。
“北戎在我大晉西北邊陲搶殺寇掠,勒索騷擾,諸卿有何良策?”
朝堂上議論紛紛。
剛結束和南齊的戰(zhàn)爭,又死了皇帝,朝中亂成一團,這個節(jié)骨眼上北戎來犯,簡直就是火上澆油。
一干臣子都在譴責和唾罵北戎,落井下石。
李宗訓奏請,“萬里江山,不可后繼無人。為應對緊急軍情,臣請立小皇子為新君?!?br/>
“荒唐!”
裴獗當場反駁,“先皇帝嫡子尚在,何來過繼之子繼承大統(tǒng)的道理?”
他話音一落,朝堂肅靜。
在李桑若突然抱養(yǎng)汝南王之子的時候,李宗訓的打算,就已經是一步明棋了,北戎的騷擾只是加快了速度,將李宗訓和裴獗的矛盾,敞開在人前。
大殿上竊竊私語,各抒己見。
李宗訓糾結黨羽眾多,裴獗為人孤清,除了兩三個武將是性情中人,忿怒地指責李宗訓無視朝綱,無人出面說話。
剩下的人,要么和稀泥,要么保持沉默。
李桑若看著朝堂上的爭執(zhí),突然覺得這個場面十分熟悉。
她的匡兒登基的時候,也很多人推舉秦王元尚乙,因他是先皇后之子,年歲也比匡兒大兩歲,當時場面一度失控,那些衣冠楚楚的臣公們,唇槍舌劍,吵得口沫橫飛。
是裴獗站了出來,結束爭議。
三年后的今天,裴獗卻站在了她的對立面。
李桑若道:“三年前裴卿說過,秦王病弱,不可為君。今日為何改口?”
用他當年幫元匡上位的話,來封他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