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殿內(nèi),看著海外府的奏表,劉熙忍不住笑了起來,諸葛亮坐在他的面前,撫摸著胡須,微笑著,劉熙這才說道“孔明啊,耀兒這孩子,做的真是不錯啊,太好了,沒有丟他阿父的顏面啊朕先前還在想,要不要將他提前安排進東宮,去陪著太子朕是沒有想到啊?!?br/>
“他做的還是有瑕疵的,還是有些急,非要在一年內(nèi)做出點成績來,其實,這政策若是能推行,當為百年之計,不必急于一時的?!保T葛亮認真的說道。
劉熙搖著頭,“孔明啊,為了給耀兒邀名,你也是付出了很多啊,影響力如此大的政令,你直接就告知耀兒,讓他去負責,你也是不怕他給你搞砸”
“陛下,臣不在海外,這政策,臣自己自然是無法施行的,而海外府仆射周君,性子多傲,在東宮之時,與臣便不算太融洽,后來因臣教導耀兒,他心里又是有些不滿,若是我去告知他,他或許就不會用,可若是耀兒提出來,他就一定會用的?!?br/>
“至于耀兒自己,本身所欠缺的也只有這樣獨當一面的機會,臣將他磨礪上幾年,將來,也必定是三令之才啊?!?br/>
劉熙點了點頭,這才感慨道“孔明啊,你這樣不圖功名的人實在是不多啊?!?br/>
兩人又聊了會海外的事情,這才說到了律法的事情,諸葛亮說道“全賴荀令公之功,律法的推廣工作非常的不錯,整個大漢如今都在學習這新律法,到目前為止,施行的過程之中,尚且未曾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妥之處,我們先前曾以為律法會給大漢帶來暫時的騷動可是也沒有出現(xiàn)那樣的情況。”
“農(nóng)業(yè)方面,律法內(nèi)有著多種保護耕農(nóng)的條例,甚至還有促進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條例,如農(nóng)具補貼,耕畜補貼這類的,手工方面,商貿(mào)方面,也都是如此,奈何,只有一點,漢律頒發(fā)之后,因教育,農(nóng)桑,手工,商貿(mào)等方面的需求,國庫在不到一年的時日,就已經(jīng)有些空虛了”
“什么??國庫又空了??朕攢了十五年的家底????”,劉熙瞪大了雙眼,不可思議的問道,他與父祖不同,自從登基之后,他沒有發(fā)動過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一個勁的在攢著家底,都是在為了日后征伐貴霜做準備,不成想,這攢了十幾年的家底,還沒有等到征伐貴霜的那一天,竟會因律法而出現(xiàn)如此巨大的耗損。
“如今還剩下多少??不會全部都空了罷,唉這”,劉熙有些坐不住了,著急的站起身賴,在厚德殿內(nèi)來回徘徊著,面色格外的不安,“朕的心血哦!”,看著天子如此心疼的模樣,諸葛亮急忙說道“陛下,不必慌忙,國庫完全是可以支撐起延康律的?!?br/>
“只是在這初期,需要耗費的錢財糧食會有些多,因律法的規(guī)定,假民公田,假民耕畜,以及在各方面的鼓勵獎勵條例,清查戶口,調(diào)查耕地,革新鹽鐵等方面,所以才耗費了大量的物資,接下來,耗費就不會如此巨大了,況且,律法的收益,也很快會再次回到國庫里”
劉熙聽聞,方才抬起了頭,眼里又燃起了一絲希望,“那朕的國庫會再次充實?”
諸葛亮猶豫了片刻,方才說道“怕是不會,因明年還要施行這些鼓勵政策耗費不會太大,可是還是會有耗費的?!?br/>
“你的意思是,國庫只會在每年的一兩個月里有錢,其余時候都是空著的??”,劉熙瞪大了雙眼,有些惱怒的叫道“這不是亂來麼?若是發(fā)生了天災(zāi)的,廟堂該如何去賑災(zāi)?廟堂里沒有任何物資,那廟堂該如何去施行政令,這”
“陛下,每年的支出里,正是包括了對賑災(zāi)款,行政款之類的,在施行延康律之前,臣便與劉巴商談過了,這是我們一同商談出的結(jié)果,藏錢與民,藏糧與民,從前聞人公的想法,放在如今,已是有些落后,國庫里積累那么多的財富,有什么作用呢?”
“要讓財富在民間更快的流通,方能讓財富起到作用,在流通的過程,財富所創(chuàng)造出的財富會更多,就比如說”,諸葛亮拿起了筆墨,就開始在劉熙的面前運算了起來,說著一些專業(yè)的術(shù)語,嘴里滿是什么經(jīng)濟,廟堂,民間之類,一張紙很快就被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東西給填滿了。
劉熙恍然大悟的看著那紙張,隨著諸葛亮的講解與書寫,時不時的點著頭,面帶微笑。
“陛下,你覺得如何?”
“嗯,你說的不錯,你這么一寫,朕方才明白”,劉熙笑著,心里卻是罵開了,這是什么東西?。??能不能寫點人能看懂的東西????
“朕沒有想到,孔明在這算學方面,竟然也有這樣的造詣啊”,劉熙笑著夸贊道,諸葛亮搖著頭,“臣遠不如劉君,只是,臣沒有想到,陛下竟也有這般造詣,平日里,不少大臣都需要臣多次解釋,方能明白,陛下真不愧孝康之孫,臣聽聞,孝康皇帝便精通各個領(lǐng)域”
諸葛亮與劉熙私交極好,兩人偶爾也會聊聊其他方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