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了一番美女,感受了一遍胸口的風(fēng)龍卷和腎域,方卓拋開了雜念,再度拿起了行山劍。
行山劍的玉簡,方卓自從拿到手還是第一次看。
山無常形,山無路。行山劍第一句。方卓皺了皺眉,看下去。
提劍行山間,劍隨山形變。高低起伏,左右忽焉。一腳起高低,一腳踏山巖。山石竹木攔路,清溪流瀑多變幻…………。
這一篇開頭,方卓逐字逐句讀來,漸漸明白了行山劍的道理。
行山劍共分兩個層次,第一層就是山無常形。這一層次,每一劍都會有極大的變化,并且變化的往往十分的突兀。因為劍隨山形變,人在山中,腳下無路,這一步高,下一步可能就低。這一腳往左,下一腳可能就要往右。這幾步順順當(dāng)當(dāng)之行,下一步可能就要繞彎避開山石竹木。借助山形的種種突兀的變化,來控制劍招,這一招或許直劈力斬,氣勢洶洶,下一招可能忽然退走,繞身劍走偏鋒??傊@第一層可以說極盡了劍招、步法、身法以及力量和靈力運用的種種變化。
第二層,山無常勢。山勢起伏不定,或巉巖危聳,或舒緩平直,或巨石林立,或深峽巨壑。劍勢以山勢為神,劈斬如飛瀑千丈,橫掃如松濤穿谷,直刺若危石插天,揮撩若深壑一線。
這一層,主要修煉的是劍法中的氣勢,劍法展開,帶出山勢變化的種種。
方卓看畢前面的介紹,總覺得對行山劍還是有些模糊。他翻開劍招,看下去,只看了三招,就開始微微苦笑。
怪不得那日楚行云老祖說道方卓氣血足,力氣足,適合練習(xí)這行山劍。怪不得他說這行山劍出了名的難練,主要是因為修煉者的體質(zhì)不足。也怪不得苦劍宗掌教給他討要多次他都沒有給,卻給了方卓。
這行山劍,還真的是十分難練!
這一式右腳急上,身軀前壓,大力向右前方劈斬下去,而下一式猛然身體后撤,也沒有轉(zhuǎn)圜銜接的中間動作,直接要求長劍向左后方直刺。這怎么能做到?
這一式騰空向斜上方直刺,下一式身體驀然下壓,整個身體低伏,要求向后方揮砍削擊對手的小腿。這怎么可能做到?
這一式身體回旋,長劍斜斬整個身體扭成了麻花狀,劈砍路線經(jīng)由身前一直斜到了身后;下一式要求向后騰躍,伴隨長劍斜斜上撩。這又怎么可能做到?
這些動作每一式都不是特別的難,但是要想銜接起來,卻無法做到!
方卓傻眼了。
這樣的動作,要求連貫起來,那么對一個人力量、肢體、每一個關(guān)節(jié)每一絲肌肉的掌控需要強大的極點!這樣的動作對于修煉者每一個動作的角度、力度、速度、身法、步法、手法等等等等,都要求精確到極點!
就算是這樣,你一招劈砍下去,招式已經(jīng)走老,力道已經(jīng)用老,肢體已經(jīng)完全順應(yīng)動作而展開,立刻轉(zhuǎn)為另一個完全無法銜接的動作,需要何等的力量何等的強制變化?!
方卓忽然感覺創(chuàng)造這個劍法的人,絕對是個瘋子!
但是同樣的,這個人也是一個天才!絕頂?shù)奶觳牛?br/>
方卓不敢再往下看,生怕后面難度太離譜,亂了自己的心。這么一套簡直可以用胡鬧來形容的劍法,該怎么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