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的心開始冰冷冷的,她的那一腔仁慈都化作了不知是該憤怒,還是該悲涼的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也許這里的百姓并不是她的子民,她不該這樣赤誠的對他們,更或者,她的想法本就是錯誤的。
老百姓就該這樣疲累的整日奔波,這樣才能安心的聽話,服從管理。
但不管怎么說,她還是覺得難受,她對曼殊勸勉自己的意圖也開始懷疑起來。
難道是曼殊明知道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還是讓自己來體驗一下?這樣,才能知道所謂的仁慈并不是一個女王所必須的品德,而只有擁有了力量,擁有了讓他人膽寒的力量,才是女王的必須?
她覺得一陣陣的緊張,如果朋友之間也這樣的猜疑,如果曼殊這個一直游離于世外的修道人也對自己起了捉弄之心,她還有誰可以信任?
這一次的海外之旅,白恒跟曼殊是她的左右臂,是她最應該信任的人,可是此刻,她在受到忽視和輕慢之后,就開始對曼殊懷疑起來。
如果是這樣的結果,那她就該勸自己不要來才對。
或者,自己當時并不愿聽到不同的聲音,鳳云明也有勸自己啊,可是自己為什么沒有聽。
若水心中開始糾結起來,她不肯下到樹下來,任憑身在在夜色中晃來晃去。
只有人覺得她古怪,卻沒有人愿意聽她的警示,人們都是好奇的張望一下,然后繼續(xù)前行,去尋找他們的道津城。
鳳云明去呼喚若水,“若水,我們該繼續(xù)出發(fā)了,你忘了我們的使命嗎?”
若水還是在生氣,為什么不是曼殊過來,她到底在想什么。
秉著一口氣,若水就是不肯放手,就是要吊在樹上,她手上的燈籠都開始撐不住了,左搖右晃間,眼瞅著就要燒起來。
“若水,你再不放手下來,那燈籠就燒著了。”
曼殊的聲音清冷又明晰,就像是撥開迷霧的雙手。
若水也忽然間覺得自己這樣好沒意思,怎么就變成了這樣的無理取鬧的人呢。何況曼殊也是猜著自己的心意說話的,自己也很想照顧這些達馬蒂的百姓們,誰知道他們竟然完全不領情。
發(fā)愣的功夫,那燈籠真如曼殊說的燒了起來,若水此時還不想放手,下一步就真的要燒到手了。
“若水,所有的不肯放手,都是燒手之患。如今你不放過一棵樹,實際上是不肯放過你自以為是的慈悲心?!?br/>
鳳云明見曼殊在這樣的情景中都能悟道,還能開示別人,對她的修為愈發(fā)的佩服起來。
若水果然就明白過來,她放開手,任由那燈籠燃燒、墜落,頃刻間便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