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慶二年,秋,若水在象郡平息了一直叛亂的康樂大土司。
象郡地處西南,群山連綿起伏,鴻音王朝一直對這里是羈縻牽制而已。
昊京派的官員來這里不過是做做樣子,并沒有對當(dāng)?shù)剡M(jìn)行嚴(yán)格治理,就連稅賦也比其他州郡也少了不止五成。
雖然象郡也跟會寧郡一樣奉表稱臣,但受到地理的限制,鴻音王朝沒有辦法對象郡大舉用兵,每次最多派出五千人。
這五千人到了這雨林叢生、瘴疫遍地的象郡,往往會折損太半,雖說也可以平息叛亂,但犧牲難免太大。
按照慣例,中央王朝對邊地,一般也就是名義上的治理,實(shí)際上還是他們自治的成分居多。
以往的大土司都樂得自在,只要賦稅不是太重,也都安分守己的過日子。
但前幾年繼位的這個康樂大土司卻生性好勝,總想著帶領(lǐng)著當(dāng)?shù)氐泥l(xiāng)民沖出象郡,也去一探中原腹地的繁華。
因而康樂大土司一直蠢蠢欲動,一旦鴻音王朝有風(fēng)吹草動,他們立即起兵叛亂。賦稅也不交了,稱臣也不稱了,就那樣公然扯起了反旗。
嘉泰十八年的時候,他們還鬧到了洛州地界,大大的不像話。
安烈帝當(dāng)時一怒之下,才親派了二皇子來遠(yuǎn)征。大軍到處,一片血海。
康樂大土司就一直南逃,引得二皇子一直深入了象郡的腹地。
雖說平息了叛亂,二皇子卻也沾染了時疫,一病不起。
那康樂大土司自己綁縛了臂膀、坦身出降,可惜,二皇子卻沒撐到儀式結(jié)束,就一命嗚呼了。
緊接著,就是丙子之變,昊京都一度失陷,自然沒有人來管象郡的事情。
這康樂大土司就暗自修改了律法,自稱是康樂國,而他自己也從一個地方土司一躍而成為了一國之主。
當(dāng)?shù)匕傩諏λ麗鄞鞑灰?,說國主是他們康樂國的大英雄。
本來二皇子來親征時,那康樂大土司以為必死,誰知道逃出生天之后,竟還做了國主。
欣喜與安逸之中,就生了侈靡之心。總怕那鴻音王朝不知何時緩過勁兒來,又要來收拾自己,便肆意的享受起來。
這康樂大土司一坐上國主之位,就開始大興土木,修建王宮。
他畢竟是去洛州見過世面的人了,知道鴻音王朝的離宮都修的那般壯麗,而自己住的破房子,竟像個山洞一樣。